九叠联珠,流墨成江——墨江,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南部、普洱市北部,东接玉溪市元江县、红河州红河县和绿春县,南临普洱市江城县,西与普洱市宁洱县隔把边江相望,北连普洱市镇沅县、玉溪市新平县,国土面积531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9.98%,“三区三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72.9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60.91万亩、城镇开发边界总面积1.69万亩,是“一县连三州(市)”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辖12镇3乡、169个村(社区)、2411个村(居)民小组(其中村民小组2305个),常住人口27.66万人(农业人口18.66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地联珠镇距省会昆明市220公里、距市政府驻地思茅区126公里,处于“滇中2小时”经济圈和“思宁江墨”经济带黄金走廊,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国道、省道和州际接边通道贯穿全境,昆曼高速、墨临高速、G213线、G227线穿城而过,是昆曼国际大通道、泛亚铁路连接内陆的重要节点,是普洱市连通玉溪、红河、临沧等州市的交通枢纽中心,是直达省会、通往全国各地的普洱“北大门”。未来几年,通过构建公铁联运的方式,将实现与磨憨、打洛、勐阿、金水河、清水河、勐康、河口等口岸的有效连接。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1.05亿元,比上年增长5.8%,突破百亿元大关,增速排名全市第1位;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亿元,比上年增长9.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4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29元,比上年增长3.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20元,比上年增长7.8%。
神圣的“哈尼之乡”。墨江原名他郎,1915年改称墨江县,以纵贯县内阿墨江得名,寓意“流墨成江”。境内共有哈尼族、彝族、回族等25个民族,居住着卡多、碧约、毫尼、白宏、西摩洛、阿木、腊米、切弟、卡别、爱伲等哈尼族支系,哈尼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3.3%,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墨江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是全省5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忠爱桥领袖题词见证了滇南边疆各族人民团结互助、战胜困难、建设祖国的光辉历程。境内山脉属云岭横断山脉南段之哀牢山系,呈西北东南走向,最高海拔2278米、最低海拔440米,森林覆盖率59.76%,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雨量120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679.9小时,属南亚热带半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干湿季明显,降雨量充沛,自然生态禀赋优越,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茶叶、生猪、紫米三大重点农业产业迅速发展,“凤凰山普洱茶”品牌效应日益显现,荣获全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茶产业“十强县”称号。2023年,有机茶园认证8818亩,生产茶叶1.77万吨、产值8.49亿元;“墨江紫米”列为“一县一业”特色产业,种植紫谷2.5万亩、产值7192万元;烤烟完成交售18.67万担,实现烟农收入2.89亿元,同比增加2700万元,实现烤烟烟叶税6984万元,实现烟草地方税收8709万元。2023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8.89亿元,比上年增长4.6%。
神奇的“回归之城”。世界上被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大多为海洋、沙漠等无人地带,如著名的百慕大三角、埃及金字塔、玛雅文明遗址以及约旦死海、撒哈拉大沙漠等,这些地方历史上或产生过伟大文明,或发生过很多奇异事件和现象。墨江是北回归线穿过的少有绿洲,这条线也被墨江老百姓称为“阴阳线”,县城三分之一在北回归线以北、处于北温带,三分之二在北回归线以南、处于亚热带。县城建有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天文科普教育基地。每年夏至日,太阳在北回归线依依惜别、转身向南,墨江因此被称为“太阳转身的地方”。特殊的地理、气候、土壤等环境,催生出一域两重天的动植物生长现象,滋养出营养丰富、口感优良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云南六大名米”之一的墨江紫米,被历代帝王列为“贡品”,墨江被誉为“中国紫米之乡”,以及墨江独有的紫五加、紫薯、紫花生等构成墨江“紫色田园”。享誉云南的“地道”品牌酒生产基地墨江地道酒业有限公司,目前共研发上市产品60余种,获得外观专利8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公司产品也在国际国内烈酒大奖赛上累计获得1枚大金奖、6枚金奖、20枚银奖、13枚铜奖,2023年实现生产产值2158万元。源远流长的普洱茶种茶、制茶、易茶等茶马文化历史,以及哀牢山西支山系特有的红土地资源和气候,积淀出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迷帝”、“须立”是清雍正年间进奉朝廷的贡茶,“凤凰窝”、“水之灵”等“凤凰山普洱茶”品牌享誉四方。2023年,完成工业品茶产量5652吨,产值92920万元。境内“三江五河”(把边江、阿墨江、泗南江,他郎河、布竜河、坝干河、那卡河、杩木河)纵横交错,水、光热和风能资源丰富,可开发装机容量37.31万千瓦,建有电站11座(水电站10座、风力电站1座),装机容量138.94万千瓦,是“云电东送”、“云电外送”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云南省乃至西部地区中型电站最为集中的县区之一。2023年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8.73亿元,比上年增长5.2%。
神秘的“双胞之家”。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饮食习惯,加上哈尼族千百年来的遗传基因,造就了墨江繁衍双生的奇特现象,目前全县有1200多对双胞胎,双胞胎出生比例达8.7‰,是世界平均概率2‰的4.35倍。县城建有全球唯一的双胞文化主题公园,园内有被称为“天下第一井”的双胞井,县城内的紫金宾馆被北回归线一穿而过,宾客竞相入住,常常出现“一床难求”现象,“逛双胞园、喝双胞水、品双胞酒、睡双胞床、生双胞胎”是墨江秘境游的必选项目,双胞胎、双生花、双生水果、双生动物等双生奇异现象独特神秘,双胞大酒店、双子星大酒店、双胞大道等“双胞”元素处处彰显“双胞之家”神奇魅力。2005年以来,共成功举办了十八届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节庆影响力和品牌认知度持续提升。依托双胞胎节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墨江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重点推进联珠镇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项目、孟弄彝族乡隔界田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积极打造以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全域旅游加持下的国际双胞生态旅游城正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507.03万人次,同比增长11.1%;实现旅游收入59.41亿,同比增长23.8%。2023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