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安装普适型监测仪器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表2
所在位置 |
名称 |
坐标 |
类别 |
备 注 |
镇 |
村 |
组 |
东经 |
北纬 |
新抚镇 |
曼拉村 |
础路一、二组 |
础路组滑坡 |
101°22′23″ |
23°35′22″ |
滑坡 |
安装普适型监测仪器 |
新抚镇 |
平掌村 |
花椒树组 |
花椒树组滑坡 |
101°16′52″ |
23°35′42″ |
滑坡 |
安装普适型监测仪器 |
新抚镇 |
新塘村 |
大梅子树组 |
大梅子树组滑坡 |
101°17′02″ |
23°38′34″ |
滑坡 |
安装普适型监测仪器 |
受道路交通、村民建房和采矿等人类工程活动和灾害性天气增多等多种因素影响,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质环境条件在不断的恶化,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呈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1)致灾因素预测
地质灾害致灾因素较多,一般来说包括人类工程活动和自然因素两大类。人类工程活动诸如切坡建房、修路、取土、采矿等,自然因素包括降雨、地震、河流侵蚀等。
我镇山地处山区,山高坡陡,地形切割强烈,降雨丰沛,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脆弱,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以2018年9月08日地震、降雨、切坡建房、建路和采矿等人类工程活动为主。
①降雨趋势预测
据墨江县气象局预测,预计2022年汛期(5~10月)全县大部乡镇降水总量正常略偏多,气温正常至略高;其中5月降水量大部地区正常至偏多,雨季开始期正常至略偏晚;主汛期(6~8月)降水量时空分布异常不均,累积降水量接近常年;9~10月降水量大部地区正常略偏少,雨季结束期接近常年。
5月降水正常至偏多,雨季开始期正常至略偏晚
预计5月降水量全县大部乡镇正常至偏多10%~20%,降水为74.3毫米(团田)~167.1毫米(坝溜);气温大部乡镇正常,气温为19.8℃(坝溜)~26.6℃(泗南江)。
预计2022年全县大部乡镇雨季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与常年相比,全县大部乡镇雨季开始期正常至略偏晚。
主汛期(6~8月)大部乡镇降水时空分布异常不均
预计主汛期(6~8月)墨江降水量接近常年,但降水时空分布异常不均,降水时段相对集中的可能性大,降水距平百分率-10%~10%,降水为578.6毫米(龙坝)~1004.8毫米(文武)毫米;气温大部乡镇正常略高,气温距平为-0.5~0.5℃,气温为18.6℃(坝溜)~26.4℃(泗南江)
墨江县今年主汛期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水时段集中、区域性或单点性强降水出现概率大,部分乡镇洪涝灾害及次生山洪地质灾害偏重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9~10月全县大部乡镇降水正常略少,雨季结束期接近常年
预计入秋后(9~10月)降水量大部乡镇正常略偏少,降水距平百分率为-10%~0%,降水为194.1毫米(龙坝)~405.0毫米(文武),部分乡镇可能出现5~7天的秋季连阴雨天气。气温全县大部乡镇正常略高,气温为17.3℃(坝溜)~24.9℃(泗南江)。
预计全县大部乡镇雨季在10月中旬前后相继结束,雨季结束期接近常年。
②人为因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基础设施、生产生活等设施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正在增强,工程建设活动将不可避免的对地质环境条件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和破坏,常见的如切坡增大坡体临空面、弃渣堆存加载影响斜坡稳定等。此外,村庄内排水设施极不完备,生活污水、废水和大气降水不能及时疏排,造成积水下渗造成地基失效和斜坡失稳而诱发地质灾害。因此,排水不畅也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因素之一。
根据调查,镇内大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形成原因多与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破坏有直接关联,因人类工程活动引(诱)发的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因素。
(2)2022年度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新抚镇位于墨江县西北部,地处山区,区内水系发育,地形切割强烈,境内海拔在800—2038m之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1306~1437mm,无霜期320天,耕地面积36465亩,人均2.28亩,森林覆盖面积74万亩,覆盖率达64%,自然环境和地质环境条件较为脆弱。
根据我镇地质灾害分布现状和危害特征,结合降雨趋势预测和人类工程活动特点综合分析,预测2022年发生地质灾害的类型仍以滑坡为主,威胁危害对象主要以村庄(农户),灾害类型以自然因素或人工切坡诱发的小型滑坡为主。受降雨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发生于5-11月份,该时段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虽然在时段上具有不确定性,但是汛期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仍然较高。
预计2022年墨江大部乡镇降水总量正常略偏多,气温正常略偏高;我镇雨季开始期正常至略偏晚,由于我镇地质环境复杂,单点暴雨比较集中,2022年我镇地质灾害仍属高发易发年份,主汛期6至8月降雨时段相对集中的可能性大,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二、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排
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结果,结合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建设和人类工程活动等特点,将全镇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划分为2个防治等级,3个防治分期,按“轻重缓急”的原则,逐步进行防治。见表3。
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分区分级统计表 表3
所在位置 |
名称 |
类别 |
规模 等级 |
险情 等级 |
防治 分期 |
防治 分级 |
镇 |
村 |
组 |
新抚镇 |
班包村 |
蚂蝗箐组 |
蚂蝗箐集中安置点滑坡 |
滑坡 |
小型 |
中型 |
近期 |
重点 |
平掌村 |
大湾一、二组 |
牛歇场集中安置点滑坡 |
滑坡 |
小型 |
中型 |
近期 |
重点 |
白沙 |
鱼塘坡一 |
鱼塘坡组滑坡 |
滑坡 |
小型 |
小型 |
近期 |
次重点 |
京平 |
下空会 |
下空会组滑坡 |
滑坡 |
小型 |
小型 |
远期 |
重点 |
曼拉 |
础路一二组 |
础路组滑坡 |
滑坡 |
小型 |
小型 |
中期 |
重点 |
曼拉 |
那卡 |
那卡组滑坡 |
滑坡 |
中型 |
小型 |
近期 |
重点 |
平掌 |
花椒树组 |
花椒树组滑坡 |
滑坡 |
中型 |
小型 |
中期 |
次重点 |
新塘 |
大梅子树 |
大梅子树滑坡 |
滑坡 |
小型 |
小型 |
远期 |
次重点 |
新塘 |
街脚 |
街脚组滑坡 |
滑坡 |
小型 |
小型 |
远期 |
次重点 |
① 重点防治
拟对础路组滑坡、那卡组滑坡、下空会组滑坡、蚂蝗箐集中安置点滑坡、牛歇场集中安置点滑坡进行重点防治。共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② 次重点防治
拟对鱼塘坡组滑坡、花椒树组滑坡、大梅子树滑坡、街脚组滑坡进行次重点防治,共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二)防治重点
目前我县公路、铁路建设项目较多,特别是玉墨铁路及墨临高速公路,均从我镇穿过。公路、铁路建设对地表的扰动和破坏极大,易引发或形成地质灾害和隐患。汛期雨水集中,对工程建设形成的高切坡、弃土堆、沟谷回填等易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责任单位应做好汛前排查治理、汛期监测预防预警等工作,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
根据2022年气象预测及历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我镇地质灾害防范期主要在5-11月,其中以6-8月最为集中。一般情况下,当日最大降雨量达到或超过历年平均降雨8-15%时,就可能有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因此,我们可将这种大量诱发地质灾害的降水量视为地质灾害的警界期,应加强监测和预警。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异常以及人为不当的工程建设活动,地质灾害日趋增多,因此各类建设项目均应以整个施工期作为重点防范期。新建项目的用地规划,要尽量避开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区域,对项目区域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建设做到“三同时”,杜绝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项目建设安全,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地质灾害的危害对象
截止于2022年3月29日,我镇境内共分布有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白沙村、京平村、曼拉村、平掌村、新塘村,班包村共6个村委会,9个村小组。从危害程度来看,灾害的主要危害对象为村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威胁293户1038人,威胁财产6360万元。险情等级以小型为主,1处为中型,1处为大型。其中,险情等级为小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7处,中型的1处,大型的1处。见表4。
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等级统计表 表4
所在位置 |
名称 |
规模 等级 |
险情 |
险情 等级 |
镇 |
村 |
组 |
威胁 户数 |
威胁人口 |
威胁财产(万元) |
新抚镇 |
平掌村 |
牛歇场集中安置点 |
牛歇场集中安置点组滑坡 |
小型 |
156 |
556 |
4200 |
大型 |
班包村 |
蚂蝗箐组 |
蚂蝗箐集中安置点滑坡 |
小型 |
31 |
109 |
1100 |
中型 |
白沙 |
鱼塘坡一 |
鱼塘坡组滑坡 |
小型 |
7 |
36 |
70 |
小型 |
京平 |
下空会 |
下空会组滑坡 |
小型 |
18 |
70 |
180 |
小型 |
曼拉 |
础路一、二组 |
础路组滑坡 |
小型 |
23 |
76 |
230 |
小型 |
曼拉 |
那卡 |
那卡组滑坡 |
中型 |
29 |
88 |
290 |
小型 |
平掌 |
花椒树组 |
花椒树组滑坡 |
中型 |
8 |
29 |
80 |
小型 |
新塘 |
大梅子树 |
大梅子树滑坡 |
小型 |
11 |
41 |
110 |
小型 |
新塘 |
街脚 |
街脚组滑坡 |
小型 |
10 |
33 |
100 |
小型 |
合计 |
293 |
1038 |
6360 |
|
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由镇人民政府落实监测预防责任人,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及厂矿企业等在汛期来临前,开展本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检查、排查工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防灾预案,落实《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的发放工作,对危及人员安全的要及时发放隐患通知书。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指导和督促业主单位做好在建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彻底检查项目实施过程中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对防治措施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责令限期进行整改和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对地质灾害隐患大、环境地质问题突出的矿山及时检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落实情况,对落实不力的矿山企业要限期进行整改,未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应按相关要求进行补编,并监督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
地质灾害防治资金要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根据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和财政能力统筹安排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防治工程经费,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给予帮助,同时鼓励吸引社会资金和采取政府适当补助、受灾害危害威胁的个人或企业自筹等办法,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破坏地质环境、诱发地质灾害责任人惩处力度。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对诱发地质灾害的单位或个人追究相关责任,限期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并对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
继续强化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宣传培训工作。由镇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人员和管理干部进行集中培训,未参加过培训的人员不能参加群测群防工作。培训方式可采用举办培训班或请专业人员和有经验的群测群防人员到灾害点现场传授经验和指导。
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要加强对受威胁群众识灾防灾避灾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临灾状态下自救、互救能力。
采取主动搬迁避让措施,是避免遭受和减轻地质灾害危害的有效措施。严格落实“主动避让、预防避让、提前避让”刚性要求,在降雨来临前或出现成灾迹象时,提前组织危险区群众果断避险撤离并妥善安置,确保安全。对于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庄、单位等人口居住地,通过工程治理措施难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或治理难度和投资均较大,应采取主动搬迁避让措施,搬迁新址区要选择地形条件较好地段,并根据场地地质环境条件进行统一规划和实施。对于稳定性较差和尚未采取工程治理措施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在连续降雨或遇暴雨时段,应暂时撤离危险区进行避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充分发挥党团员、基干民兵、驻村帮扶干部等骨干力量作用,积极推广“村组组织领导+监测员巡查预警+骨干群众参与+接帮户支持+受帮户配合”五位一体的避险结对帮扶措施,确保一旦接到预警信息,受威胁群众撤得快、安得稳、有保障。
根据以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和取得的成效,目前仍有一些灾害点存在较大隐患,为了有效预防地质灾害危害,采取搬迁避让或部分搬迁避让措施,并在遇暴雨天气及其它原因导致险情出现时采取临时避让措施。
(四)强化监测预警措施
坚持人防、技防并重,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和专业监测预警体系,做好专业监测预警系统与群测群防系统同时运行和有效衔接。要继续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使监测预警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要制定相关要求和规定,以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按群测群防点分级管理要求,各级群测群防网络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是保证群测群防网络协同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三级群测群防网络应按《云南省地质灾害处置规定》要求,逐级落实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通过各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协同工作,才能保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正常运行。
要加强普适型自动化专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确保监测数据及时推送至防灾责任人和监测员。地质灾害的监测,原则上由“谁受威胁、谁负责监测”的方式落实,由设施的主管部门和业主负责组织监测。镇政府和各部门必须要落实监测对象和监测责任人,监测预防责任人要对监测预防工作负责,监测责任人要在汛期期间增加监测频率,加强灾害体变形破坏过程前兆特征(地声、泉水变浑、泉水干涸、裂缝扩张、醉汉林出现等)的巡查工作,以便及时掌握地质灾害体的变形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报。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置明显警示标志,采取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防止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它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地质灾害活动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是排查地质灾害隐患,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建设,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及预警避灾措施的重要依据,是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危害的重要措施。应将调查出的隐患点纳入群测群防网络,将地质灾害危害较严重的地区划为重点防治区,作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工程防治措施可以缓解或消除地质灾害威胁危害,对危害大而其它措施又难以奏效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须采取必要的工程防治措施进行防治,以防止其活动和危害进一步加剧。
防治措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以工程治理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为主,力争以经济有效的治理工程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根据地质灾害危害及诱发因素,工程防治措施可采用清挖、挡墙工程、抗滑桩工程等方法,对于地质灾害规模较小或危害较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般可采用地表排水、削坡减载、降低坡度等简易工程措施进行防治。生物防护是水土保持的根本措施,具有投资少、收效大的效果,能从长远和根本上改善和保护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遏制地质灾害的进一步发展,达到防治地质灾害的目的。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应遵循“先急后缓、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危害较严重的地质灾害点,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地工程措施进行防治,防治经费以受益者自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工程建设项目行政主管部门要指导和督促业主单位做好在建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地质灾害的防治实行归口管理,即灾害点有主管部门的由主管部门负责;灾害点虽没有主管部门,但属于人为诱发或有受益者的,由诱发人或受益者负责;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由人民政府负责。各村小组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以便及时采取工程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22年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见表5。
2022年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一览表 表5
序 号 |
所在位置 |
名称 |
险情 等级 |
监测人 责任人 |
联系电话 |
备注 |
镇 |
村 |
组 |
1 |
新抚镇 |
白沙 |
鱼塘坡一 |
鱼塘坡组滑坡 |
小型 |
张国雄 罗文忠 |
15125683259 15125685751 |
|
2 |
新抚镇 |
京平 |
下空会 |
下空会组滑坡 |
小型 |
李 景 彭德润 |
13658793869 15894486627 |
|
3 |
新抚镇 |
曼拉 |
础路一、二组 |
础路组滑坡 |
小型 |
李春林 缪云华 |
13887965017 13769928739 |
|
4 |
新抚镇 |
曼拉 |
那卡 |
那卡组滑坡 |
小型 |
沐绍东 杨学专 |
13578186265 18708842925 |
|
5 |
新抚镇 |
平掌 |
花椒树组 |
花椒树组滑坡 |
小型 |
罗 瑞 朱万兴 |
13987993515 15198308859 |
|
6 |
新抚镇 |
新塘 |
大梅子树 |
大梅子树滑坡 |
小型 |
王志营 何晓红 |
18088947979 19989942779 |
|
7 |
新抚镇 |
新塘 |
街脚 |
街脚组滑坡 |
小型 |
李永东 郑 玲 |
15287698743 15912956993 |
|
8 |
新抚镇 |
班包村 |
蚂蝗箐组 |
蚂蝗箐集中安置点滑坡 |
中型 |
李中兵 李绍东 |
18387744263 13618797414 |
|
9 |
新抚镇 |
平掌村 |
大湾一、二组 |
牛歇场集中安置点滑坡 |
大型 |
郑学平 刀自成 |
15154845939 18287946639 |
|